
作用
保证同一时刻最多只有 1 个线程执行 被Synchronized
修饰的方法 / 代码
其他线程 必须等待当前线程执行完该方法 / 代码块后才能执行该方法 / 代码块
应用场景
保证线程安全,解决多线程中的并发同步问题(实现的是阻塞型并发),具体场景如下:
- 修饰 实例方法 / 代码块时,(同步)保护的是同一个对象方法的调用 & 当前实例对象
- 修饰 静态方法 / 代码块时,(同步)保护的是 静态方法的调用 & class 类对象
原理
- 依赖
JVM
实现同步 - 底层通过一个监视器对象
(monitor)
完成,wait()
、notify()
等方法也依赖于 monitor 对象
监视器锁(monitor)的本质 依赖于 底层操作系统的互斥锁(Mutex Lock)实现
具体使用
Synchronized
用于 修饰 代码块、类的实例方法 & 静态方法
锁的类型 & 等级
由于Synchronized
会修饰 代码块、类的实例方法 & 静态方法,故分为不同锁的类型
类型 | 定义 | 作用 | 使用 |
---|---|---|---|
对象锁 | 含 synchronized 方法/代码块的类的实例对象 | 控制同步方法之间的同步 |
|
方法锁 (也属于对象锁) |
使用 synchronized 修饰的方法 | 控制同步方法之间的同步 |
synchronized方法控制对类成员变量的访问
|
类锁 | 使用 synchronized 修饰静态方法 / 代码块(类锁实际是锁 Class 对象,但具体表现为:锁静态方法 / 代码块) | 控制静态方法 / 静态变量之间的同步 |
|
之间的区别
使用规则
使用方式
1 | /** |
特别注意
Synchronized
修饰方法时存在缺陷:若修饰 1 个大的方法,将会大大影响效率
若使用Synchronized
关键字修饰线程类的run()
,由于run()
在线程的整个生命期内一直在运行,因此将导致它对本类任何Synchronized
方法的调用都永远不会成功
解决方案: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声明代码块
该解决方案灵活性高:可针对任意代码块 & 任意指定上锁的对象
1 | synchronized(syncObject) { |
特点
注: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的定义
其他控制并发 / 线程同步方式
Lock、ReentrantLock
- 简介
类型 | 定义 | 作用 | 特点 |
---|---|---|---|
Lock | 接口 (Java5 后引入) |
提供了比使用 synchronized 更广泛的锁定操作,功能更强大 |
Condition 对象:
|
ReentrantLock | Lock 的实现类 一个可重入的互斥锁 Lock (重入性:自己可以再次获取自己的内部锁) |
提供了比使用 synchronized 更广泛的锁定操作,功能更强大 |
ReentrantLock 相对于 synchronized 多了 3 个高级功能:
ReentrantLock的lock机制有2种: 例子说明 |
- 区别
类型 | 功能 & 性能 | 关于锁 | 应用场景 | 其他 | ||||
---|---|---|---|---|---|---|---|---|
锁机制 | 锁的范围 | 锁的获取 | 锁的释放 | 产生死锁的可能性 | 执行操作 | |||
synchronized | 实现线程切换需从用户态转换到内核态,从而效率低 | 悲观锁 (线程获得的是独占锁:其他线程只能依靠阻塞来等待线程释放锁) |
synchronized 修饰的范围(方法 & 块) |
强制要求获得锁 | 自动释放 (JVM) |
一般情况下优先使用 | 容易产生死锁 (一旦产生死锁问题,线程将一直阻塞 结果=请求成功or一直阻塞) |
托管给 JVM 执行 |
Lock (ReentrantLock) |
功能更强大 & 更好的性能
|
乐观锁 (每次不加锁&假设无冲突而去完成某项操作;若因为冲突失数就重试,直到成功为止) |
可跨方法,灵活性更大 (Lock 的使用基于方法调用) |
不强制要求获得锁 | 手动释放 (最好在 finally 块中释放) |
需公平锁、等待可中断、绑定多个 Condition 对象时 |
不容易产生死锁
|
Java 写的控制锁的代码 |
CAS
定义
Compare And Swap
,即 比较 并 交换,是一种解决并发操作的乐观锁
其作用是让CPU先进行比较两个值是否相等,然后原子地更新某个位置的值
synchronized
锁住的代码块:同一时刻只能由一个线程访问,属于悲观锁
原理
当多个线程同时使用CAS 操作一个变量时,只有一个会胜出,并成功更新,其余均会失败。失败的线程不会挂起,仅是被告知失败,并且允许再次尝试,当然也允许实现的线程放弃操作。基于这样的原理,CAS 操作即使没有锁,也可以发现其他线程对当前线程的干扰。
与锁相比,使用CAS会使程序看起来更加复杂一些,但由于其非阻塞的,它对死锁问题天生免疫,并且,线程间的相互影响也非常小。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无锁的方式完全没有锁竞争带来的系统开销,也没有线程间频繁调度带来的开销,因此,它要比基于锁的方式拥有更优越的性能。
简单的说,CAS 需要你额外给出一个期望值,也就是你认为这个变量现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变量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那说明它已经被别人修改过了。你就需要重新读取,再次尝试修改就好了。
CAS 的操作参数
- 内存位置(A)
- 预期原值(B)
- 预期新值(C)
1 |
|
优点
资源耗费少:相对于synchronized
,省去了挂起线程、恢复线程的开销
但若迟迟得不到更新,死循环对CPU
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具体实现方式
- 使用 CAS 有个“先检查后执行”的操作
- 而这种操作在 Java 中是典型的不安全的操作,所以
CAS
在实际中是由C++
通过调用 CPU 指令实现的 - 具体过程
- CAS 在 Java 中的体现为 Unsafe 类
- Unsafe 类会通过 C++直接获取到属性的内存地址
- 接下来 CAS 由 C++的 Atomic::cmpxchg 系列方法实现
应用:
AtomicInteger
非阻塞算法就是一个线程的失败或者挂起不应该影响其他线程的失败或挂起的算法。非阻塞算法就需要借助CAS操作来实现,这也是CAS的一个主要应用方向。
现代的CPU提供了特殊的指令,可以自动更新共享数据,而且能够检测到其他线程的干扰,而 compareAndSet() 就用这些CPU提供的特殊指令代替了锁定。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cy973071263/article/details/104422594
对 i++ 与 i–,通过compareAndSet
& 一个死循环实现
而compareAndSet
函数内部 = 通过jni
操作CAS
指令。直到 CAS 操作成功跳出循环
1 | private volatile int value; |
CAS存在的问题
CAS虽然高效地解决了原子操作,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循环时间太长、只能保证一个共享变量原子操作、ABA问题。
循环时间太长
如果CAS一直不成功呢?这种情况绝对有可能发生,如果自旋CAS长时间地不成功,则会给CPU带来非常大的开销。在JUC中有些地方就限制了CAS自旋的次数,例如BlockingQueue的SynchronousQueue。
只能保证一个共享变量原子操作
看了CAS的实现就知道这只能针对一个共享变量,如果是多个共享变量就只能使用锁了,当然如果你有办法把多个变量整成一个变量,利用CAS也不错。从Java1.5开始JDK提供了AtomicReference类来保证引用对象之间的原子性,你可以把多个变量放在一个对象里来进行CAS操作。
ABA问题
CAS需要检查操作值有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则更新。但是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值原来是A,变成了B,然后又变成了A,那么在CAS检查的时候会发现没有改变,但是实质上它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所谓的ABA问题。对于ABA问题其解决方案是加上版本号,即在每个变量都加上一个版本号,每次改变时加1,即A —> B —> A,变成1A —> 2B —> 3A。
从Java1.5 开始JDK的atomic包里提供了一个类AtomicStampedReference来解决ABA问题。这个类的compareAndSet方法作用是首先检查当前引用是否等于预期引用,并且当前标志是否等于预期标志,如果全部相等,则以原子方式将该引用和该标志的值设置为给定的更新值。其实就类似于引入了版本概念,给每一个数据都有一个它唯一的版本号,通关检查版本号来判断数据是否被修改。
CAS造成Cache一致性流量过大
现在几乎所有的锁都是可重入的,即已经获得锁的线程可以多次锁住/解锁监视对象,按照之前的HotSpot设计,每次加锁/解锁都会涉及到一些CAS操作(比如对等待队列的CAS操作),CAS操作会延迟本地调用(使本地调用不是那么及时),因此偏向锁的想法是 一旦线程第一次获得了监视对象,之后让监视对象“偏向”这个线程,之后的多次调用则可以避免CAS操作,说白了就是置个变量,如果发现为true则无需再走各种加锁/解锁流程。轻量级锁就是基于CAS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