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和进程
MoMo Lv5
  1. 大部分开发者们把协程比喻成:线程的封装框架,从宏观角度看,这有一定道理
  2. 协程有点像轻量级的线程
  3. 从包含关系上看,协程跟线程的关系,有点像“线程与进程的关系”,毕竟,协程不可能脱离线程运行
  4. 协程虽然不能脱离线程而运行,但可以在不同的线程之间切换

难道协程很”高效“,”轻量”我们就要用协程吗?
其实协程的真正魅力是,最大程度简化异步并发任务,用同步代码写出异步效果

线程和进程

进程是独立的执行单元,是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元;线程是进程内执行单元,是任务调度的基本单元进程切换开销大,线程开销相对小

根本区别:进程是操作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而线程是任务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

  • 开销: 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代码和数据空间(程序上下文),程序之间的切换会有较大的开销;线程可以看做轻量级的进程,同一类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空间,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PC),线程之间切换的开销小。
  • 所处环境: 在操作系统中能同时运行多个进程(程序);而在同一个进程(程序)中有多个线程同时执行(通过CPU调度,在每个时间片中只有一个线程执行)
  • 内存分配: 系统在运行的时候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不同的内存空间;而对线程而言,除了CPU外,系统不会为线程分配内存(线程所使用的资源来自其所属进程的资源),线程组之间只能共享资源。
  • 包含关系: 没有线程的进程可以看做是单线程的,如果一个进程内有多个线程,则执行过程不是一条线的,而是多条线(线程)共同完成的;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所以线程也被称为轻权进程或者轻量级进程。

进程

一个在内存中运行的应用程序。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块内存空间,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比如在Windows系统中,一个运行的xx.exe就是一个进程。

线程

进程中的一个执行任务(控制单元),负责当前进程中程序的执行。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一个进程可以运行多个线程,多个线程可共享数据。

与进程不同的是同类的多个线程共享进程的堆和方法区资源,但每个线程有自己的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所以系统在产生一个线程,或是在各个线程之间作切换工作时,负担要比进程小得多,也正因为如此,线程也被称为轻量级进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public class Multi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获取 Java 线程管理 MXBean
ThreadMXBean threadMXBean = ManagementFactory.getThreadMXBean();
// 不需要获取同步的 monitor 和 synchronizer 信息,仅获取线程和线程堆栈信息
ThreadInfo[] threadInfos = threadMXBean.dumpAllThreads(false, false);
// 遍历线程信息,仅打印线程 ID 和线程名称信息
for (ThreadInfo threadInfo : threadInfos) {
System.out.println("[" + threadInfo.getThreadId() + "] " + threadInfo.getThreadName());
}
}
}

上述程序输出如下(:

1
2
3
4
5
6
[6] Monitor Ctrl-Break //监听线程转储或“线程堆栈跟踪”的线程
[5] Attach Listener //负责接收到外部的命令,而对该命令进行执行的并且把结果返回给发送者
[4] Signal Dispatcher // 分发处理给 JVM 信号的线程
[3] Finalizer //在垃圾收集前,调用对象 finalize 方法的线程
[2] Reference Handler //用于处理引用对象本身(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的垃圾回收的线程
[1] main //main 线程,程序入口

从上面的输出内容可以看出:一个 Java 程序的运行是 main 线程和多个其他线程同时运行。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

线程具有许多传统进程所具有的特征,故又称为轻型进程(Light—Weight Process)或进程元;而把传统的进程称为重型进程(Heavy—Weight Process),它相当于只有一个线程的任务。在引入了线程的操作系统中,通常一个进程都有若干个线程,至少包含一个线程。

根本区别

进程是操作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而线程是处理器任务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

资源开销

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代码和数据空间(程序上下文),程序之间的切换会有较大的开销;线程可以看做轻量级的进程,同一类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空间,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PC),线程之间切换的开销小。

包含关系

如果一个进程内有多个线程,则执行过程不是一条线的,而是多条线(线程)共同完成的;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所以线程也被称为轻权进程或者轻量级进程。

内存分配

同一进程的线程共享本进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而进程之间的地址空间和资源是相互独立的

影响关系

一个进程崩溃后,在保护模式下不会对其他进程产生影响,但是一个线程崩溃整个进程都死掉。所以多进程要比多线程健壮。

执行过程

每个独立的进程有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出口。但是线程不能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两者均可并发执行

异步任务与协程

异步任务(AsyncTask)曾是处理后台任务并更新 UI 的常用方式之一。通过继承 AsyncTask 抽象类,并重写 doInBackground 和 onPostExecute 等方法来实现。doInBackground 方法在后台线程执行耗时操作,例如网络请求、文件读取等,而 onPostExecute 则在主线程处理结果并更新 UI。

然而,当面临多个连续的异步操作时,AsyncTask 容易产生 “地狱回调” 问题。

以一个常见的场景为例,我们需要先从网络获取用户信息,再根据用户信息获取其文章列表

异步任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模拟从网络获取用户信息的AsyncTask
class GetUserInfoTask(private val userId: String, private val callback: (User?) -> Unit) : AsyncTask<Void, Void, User?>() {
override fun doInBackground(vararg params: Void?): User? {
// 这里模拟耗时网络请求,实际中可能是通过HttpURLConnection等发起请求
Thread.sleep(2000)
return User(userId, "John Doe")
}

override fun onPostExecute(result: User?) {
super.onPostExecute(result)
callback(result)
}
}

// 模拟根据用户ID获取该用户文章列表的AsyncTask
class GetUserArticlesTask(private val userId: String, private val callback: (List<Article>?) -> Unit) : AsyncTask<Void, Void, List<Article>?)() {
override fun doInBackground(vararg params: Void?): List<Article>? {
// 模拟网络请求获取文章列表,耗时操作
Thread.sleep(2000)
return listOf(Article("Article 1", "Content 1"), Article("Article 2", "Content 2"))
}

override fun onPostExecute(result: List<Article>?) {
super.onPostExecute(result)
callback(result)
}
}

data class User(val id: String, val name: String)
data class Article(val title: String, val content: String)

使用上述 AsyncTask 实现获取用户信息以及对应的文章列表,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GetUserInfoTask("123") { user ->
if (user!= null) {
GetUserArticlesTask(user.id) { articles ->
if (articles!= null) {
// 在这里处理获取到的用户文章列表,比如展示到UI等
articles.forEach { article ->
println("文章标题: ${article.title}")
}
}
}.execute()
}
}.execute()

为了在获取用户信息后进一步获取其文章列表,不得不将获取文章列表的 AsyncTask 嵌套在获取用户信息的 AsyncTask 的回调中。如果后续还有更多基于文章列表的异步操作,例如获取文章的点赞数、评论数等,代码将会陷入更深层次的嵌套回调。这种嵌套结构使得代码的逻辑流程难以理解和维护,代码的可读性急剧下降,调试也变得困难重重,这就是 “地狱回调” 带来的困扰。

协程

协程是一种轻量级的异步编程模型,在 Kotlin 中得到了很好的支持。它通过挂起函数(suspend function)来实现异步操作,允许以顺序的代码风格编写异步逻辑,而无需复杂的回调嵌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模拟从网络获取用户信息的挂起函数
suspend fun getUserInfo(userId: String): User {
// 模拟网络请求耗时,使用delay模拟
delay(2000)
return User(userId, "John Doe")
}

// 模拟根据用户ID获取该用户文章列表的挂起函数
suspend fun getUserArticles(userId: String): List<Article> {
delay(2000)
return listOf(Article("Article 1", "Content 1"), Article("Article 2", "Content 2"))
}

suspend fun getAndProcessUserData() = coroutineScope {
val user = getUserInfo("123")
val articlesDeferred = async(Dispatchers.IO) {
getUserArticles(user.id)
}
val articles = articlesDeferred.await()
articles.forEach { article ->
println("文章标题: ${article.title}")
}
}

getUserInfo 和 getUserArticles 函数被定义为挂起函数,使用 delay 模拟网络请求的耗时操作。getAndProcessUserData 函数则在协程作用域内,先顺序地调用 getUserInfo 获取用户信息,然后使用 async 函数并发地获取用户文章列表,并通过 await 等待结果,最后处理文章列表数据。

最后,在合适的协程作用域中调用 getAndProcessUserData 函数,例如在 Activity 的 onCreate 方法中(假设已配置好协程相关的生命周期感知):

1
2
3
4
5
6
7
8
9
10
class Main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val mainScope = MainScope()
mainScope.launch {
getAndProcessUserData()
}
}
}
Powered by Hexo & Theme Keep
Unique Visitor Page View